欢迎访问横山人大网! 今天是:
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:首页 -> 法治横山 -> 区人民政府
横山贫困户脱贫记
发布时间:2017/3/6  浏览次数:19646 次  来源:区人民政府网  作者:

 

        截至2015年底,榆林市横山区全区有贫困村74个,贫困户6063户,贫困人口15334人。而这些庞大的数字,在一年之后的第三方评估中,都变成了“0”。

        如今在横山区,通往村庄的道路硬化了,同村同组之间的路砖砸出来,在高原腹地的大山深沟里如彩带般蜿蜒;乒乓球桌、篮球架,黄土崖畔的读书室、老年活动中心、医疗室、残疾人协会办公室,文化广场建了起来;水龙头一拧,自来水就流了出来,洁净的水穿越障碍进入了千家万户。

        产业扶持、政府兜底、易地搬迁、教育扶持、医疗救助、生态补偿这六项脱贫措施落实后,在每一户精准脱贫贫困户明白卡上,是人均年收入的提高;在贫困户屋前屋后,是新修的厕所、草棚、羊圈以及改造后结实整洁的新窑;在贫困户脸上,是对生活满怀希望的笑容在绽放,是从过去的灰心丧气到对未来的雄心壮志的频道切换。

        1 、“因为没搬出来,现在后悔的人可多了”

       两瓶红酒,三个高脚杯,剩了大半的蛋糕上面还放着各色的新鲜水果。小男孩长得高且壮,双颊泛光,女主人画着精致的妆,红唇美艳,男主人立在一旁抽着烟,气定神闲。一家三口其乐融融,完全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 2016年12月30日晚,当记者来到横山区的兴丰移民小区时,闫占宏和妻子魏改香正在一楼的小超市给11岁的儿子过生日。闫占宏一家是2016年春节前搬到小区的,2012年报房时交了5万元首付,拿钥匙时交了3万元,一共花8万元住进了两室一厅67.8㎡的三层楼房。

       46岁的闫占宏一家有6口人,一开始在老家艾好峁乡王梁大队牛兴山村种地。村子在白于山区,一家人住在土窑洞里,条件艰苦。“喝水很困难,要用毛驴去沟里驮,一天两次,来回超过一个小时,一不小心毛驴就掉沟里摔死了。”靠天吃饭,种地收成少,一年种的粮食基本只够自己吃,放羊一年也只有一万块的收入。有一年天旱,开春种的几十亩荷豆和豌豆没有长出苗,重新种了糜子又被旱死了,到了6月份又种了白萝卜,年终只收了一点喂羊。“在家种地雨下得多了一年收入两万块钱,不下雨就得倒贴,连化肥钱都没挣回来。”魏改香告诉记者。

        因为种地挣钱少,闫占宏出外打拼,12年了也一直没存下多少积蓄,付房子首付5万块钱不够,还向别人借了2万。“当时跑大车,提上水壶买上方便面,一趟800公里跑,新车一趟下来两个轮胎都坏了。青海、内蒙古那些地方很多没有手机信号,路上车把人碰死几天都没人知道。”然而,耕耘不一定有收获,闫占宏最后被人骗了十来万,快过年了回不了家,是妻子去青海把他接了回来。回来后,他买了辆二手车在横山跑出租,妻子在租来的家里做饭,接送孩子上学,“在城里天天买菜吃,租房、孩子上学各种花销都有,赚的只够一年的生活。”魏改香无奈地说道。如今住上楼房后,妻子打理小超市一天一两百一个月两三千块的收入,闫占宏夏天出去跑出租车,一个月也能挣一两千块。老人在家看房子,种地自给自足,一年两个人养老保险加起来三千块,大儿子在榆林东沙打工,全家一年收入有五六万块了。

       兴丰移民小区现在有6层楼房18幢,原计划可容纳1116户5559人,目前住了1080户人。总投资5300万元,绿化率超过35%,绿地环绕的广场经常有聚起来一块儿拉话的邻居,牵着孩子散步的家长。当初搬迁时,区扶贫办对农民原有的驾驶证、农用车、牲灵等都估价补钱,政府按人头一人补一万块左右,有的贫困户花五万块买了房子,政府又补贴了八千,一共只花了四万二千就住进了新房子。小区居民王世春告诉记者:“我们现在住这个地方就等于住在榆林城了,门口有公交1块钱到城里,上面的百米大道一开放,几十块钱就到榆林了,家里的条件比起这里差得远了!”从老家搬到移民小区,交通、居住条件好了,关键是孩子上学方便了,周围就有小学和幼儿园,“镇上都没有小学了,之前去上学还要自己租个房子照顾他,现在上学都免费。”除此之外,“大儿子20岁了,问媳妇也有房了”。

       记者参观闫占宏新家时,看到这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装修得很精致,灯饰华丽,白瓷砖地板,皮质沙发,书桌上放着电脑,温馨而时尚。“报房的时候可高兴了,终于有住的房子了。”魏改香说道,“一开始是向南部山区开放,但报的人少,就向全区开放了,现在各个乡的都有,每个乡有四五千人。当初有人怕来了家里的地、房子都给政府了,不敢来,现在看到我们城里有房子家里也有地,后悔的人可多了!”据说,有人还想花钱买移民小区的房子,均价为一平方米两千二,远超过之前政府补贴下的一平方米不到一千块。

       可以肯定的是,大家不会卖了这套彻底改变了他们生活的房子,虽然房产证在自己手里。因为这一套房子不仅会影响自己当前的生活,更会在教育、工作、婚姻上影响自己的下一代,让儿女甚至孙子辈告别靠天吃饭的农民身份。

       2 、“站起来了,就能富了”

       清晨,伴随着阵阵鸡鸣鸟叫,圈里的羊陆续站起来,睁着滴溜溜的眼睛,望着散落在一旁的玉米咩咩直叫。贾俊有在睡梦中醒来,穿好衣服准备下炕,下意识地去摸寻陪伴了自己多年的木拐杖,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做好了手术,心中不禁又欢喜又感慨。

贾俊有今年55岁了,和婆姨一块儿住在横山区横山镇的吴东峁村。村子是横山区西北部风沙草滩区的一个贫困村,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种植和养羊。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在295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26户,81人。2016年,这些贫困户的平均人均纯收入已有4044元,远高于2016国家贫困线的3000元左右。贾俊有也在其中。

        由于长期患病,膝关节坏死,行动不便的贾俊有常年拄着拐杖,根本没办法干重体力活。“都有十几年了,没资金不敢去大医院看,就拖着。”平日里,都是婆姨下地干活、放牛,近100斤的羊草也得自己佝偻着背回来,而贾俊有在家干家务活,“老婆子在弄体力活,种了十来亩地,其他的种不过来给别人,让别人帮忙种。”因为地分散,相距较远,且大多在山上,每年都是庄里人开三轮车帮忙送粪施肥。但单靠农业没有大收入,一年下来,四亩地产了四五千斤玉米,大部分喂了羊,剩下的一斤七毛卖出去。种的豆子、草籽,一年下来也只有五六千的收入。

        2015年,因病致贫的贾俊有以家庭人均纯收入2732元申请为贫困户,精准扶贫帮扶人为原横山街办书记(现横山区副区长)杨培祥。同年,贾俊有的病愈发严重,帮扶人杨培祥帮忙联系了他的朋友西安红会医院的骨科专家,为贾俊有安排手术进行膝盖骨置换。手术成功,经过慢慢恢复,贾俊有现在已脱离拐杖,靠着自己的双腿就可以行走了。而住院花费的11万元,通过农村合作医疗、大病救助、民政部门低保等多渠道报销了大部分费用,“目前报销了6万,民政补贴了六千六。还有大病救助二次报销,现在还没给。”

     “站起来了,就能富了!”吴东峁村村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看着贾俊有手脚利索地在喂羊,慨叹道。

       手术后,贾俊有家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发展了羊产业,他花了一周的时间改造了羊圈,新建了草棚。“2015年有十几只,2016年养了40多只。”记者看到,贾俊有家的羊分散在土窑洞前的院子里和新盖的羊圈里。两个地方的连接处开了道门,每当要喂羊时,他就把院子里的羊也赶到圈中。羊很干净,在阳光下通体洁白无杂色,绒很长,一对对角翻卷着和耳朵平行伸展,看见主人抱着玉米秆便“哗啦”一声围过来。“以前想养多,但没体力,而且也没有地方”,2016年,听说政府扶持,贾俊有家把原来的小羊圈扩建为114.4平方米,新盖了座70.6平方米的草棚,前后花了一万元,政府都可以报销。如今,玉米秆子、羊草就放在草棚里,不再受风吹日晒的侵扰。在草棚的对面,是焕然一新的羊圈。圈舍一分为二,周围用不锈钢栏杆围着,中间隔着铁丝网和木门,食槽由水泥砌成,槽的上方和墙边都盖了铁皮。

       除此之外,横山区政府还扶持贾俊有家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、一个广播电视户户通,修卫生厕所一座,发放了洋芋种子,加上羊圈和草棚,一共价值20900元。“原来厕所都是烂墙墙,用玉米秆子一围就行了,现在是砖砌的,还分男女”,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
       因为羊多了,贾俊有家全年收入也增加了不少,“2016年全家有两万多的收入”。对于未来,脱贫后的贾俊有充满了希望,“过去五六年都没有信心,现在有信心了。区上的扶贫工作很到位,我要感谢杨书记!”他准备今年继续发展产业,多种草,多养羊,花一两万改造房子,“我要让产业变大,我要谋求更好的生活。”贾俊有说,眼角满是笑纹。

       3 、“我要过好光景,还要给儿子娶婆姨呢!”

       盘峰村地处芦河西岸,位于横山区横山镇北部,全村耕地7860亩,水地只有960亩,其余都为山地。2015年,村里被评定为贫困村,通过精准识别,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,贫困人口96人,其中五保户3户6人,实行政府兜底;其余30户90人全部实施购买优质种羊、建设羊圈草棚、购置农机具等形式的产业帮扶。

       村民张信成家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
       张信成是不幸的。因年幼得病患了小儿麻痹,他说话和行动都比较困难,劳动能力较弱。妻子和儿子属于轻微智障,小女儿又患有脑瘫,常常需要光顾医院。父亲张智耀今年75岁,因糖尿病综合症,腰间常挂着尿袋,是个“药罐子”。

       张信成又是幸运的,因为他家在横山区的脱贫攻坚战中受到格外“关照”。

       因为干不了劳力活,2015年前,张信成对生活没有信心,对政府过度依赖,不管家里的种植和养殖,每天无所事事地游荡,穿着也很邋遢。村里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韩秀高就记得初次见到张信成的情景,“当时到古巴路口一个村民聚集点找到了张信成,他正在和几个上了年纪的村民玩纸牌。看见我们几个工作队员,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,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牌。当村干部介绍了我们工作队员和工作目的时,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,用将信将疑的目光看着我,只有张信成不抬头,用不利索的语言低声说‘扶贫首先就要扶我,全村数我最穷。’”当韩秀高教育他不能玩牌时,他反而说:“我又不能劳动,不玩牌让我干什么?”

       2016年12月30日下午,当记者一行来到张信成家时,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。45岁的张信成穿着一件黑色棉衣,里面套着件藏蓝色的毛衣,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皮带,黑色西装裤下是一双黑色皮鞋,干净利索,和村里其他的青壮年看起来并无二致。看到我们,他走上前来和我们一一握手,笑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   院子整洁而温馨,金黄色的玉米在木栏杆里高高地堆起,一辆半成新的摩托三轮车停放在一旁,几只鸡在院子一角静静地吃食,宽大的草棚边,羊圈里关着几只安静的小羊。房子是平房,墙面全贴了白色瓷砖,玻璃窗户明亮通透,米黄色的窗棂与淡绿色的窗帘搭配得恰到好处。但最吸引目光的,还是铺满了整块屋顶的一块块金属片,“这是光伏电站,太阳能发电,通过逆变器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,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。”区扶贫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2016年5月,考虑到张信成家的特殊情况,横山区扶贫办为他家安装了五千瓦的光伏发电站,发电后输送到电网卖出,每年能有六千到七千的固定收入。

       除了光伏发电,区扶贫办还扶持修建了羊圈、草棚,更换优质品种发展羊产业,对原有的危房进行了修缮和改造,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。

       此外,重拾致富信心的张信成开始积极联系收购苗木的商家,出售自己家种了7年的3亩树苗,最后由区林业局买走。此外,家里还种了蔬菜,村里人常常看到张信成开着三轮摩托车去城里卖菜,变得上进而勤快。

       张信成的儿子今年21岁了,一直在家务农,因为有轻微的智障没有出外打工。2015年,盘峰村主任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他联系提供了工作机会,在神木县的一家煤矿上当保安。

       女儿今年5岁,患有脑瘫,为了减轻张信成一家的经济负担,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将她纳入国家的“彩虹计划”,每年可以提供治疗费一万元。除此之外,陕西省中医院也是帮扶单位之一,医院10多人组成的专家小组曾到盘峰村进行义诊,专家们还会不定期到张信成和其他村民家里检查病情。采访的时候,女儿正在榆林高新医院免费住院治疗,去了20多天,由她的母亲照顾。

       对于扶贫工作队,父亲张智耀有着很大的好感,“这些干部太好了,能吃苦,每次来了一口水也不喝。”扶贫措施陆续实施后,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,张智耀希望能多养些羊,让儿子家越过越好,这样“死也瞑目”了。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也来走访了,得知张智耀的这个想法后,督促落实此事,张信成家里的羊由原来的10只变成了20只,“好官,老百姓的一句话就记在了心里”,张智耀不无感激地赞叹道。

       2016年,张信成一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701.75元,远超2015年的2399元,彻底告别了贫困户身份,“我要过好光景,还要给儿子娶婆姨呢!”张信成时常这样跟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说。

 

 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[上一篇]:摆脱贫困 奔向小康 榆林市横山区精准扶贫成效显著
[下一篇]:横山区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开班
版权所有:榆林市横山区人大常委会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
主办:榆林市横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技术维护:0912-7611403 邮箱:hsrd2015#sina.com
陕ICP备案15009576号 陕公网安备 61082302100012号 建议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 1360*1280以上分辨率